《玉娇梨》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,下面让我们来看下关于古代的才子佳人小说。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涌现的一大批小说,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。从题材上说,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,其情节构成,大多是郊游偶遇,题诗传情,梅香撮合,私订终身。其结局或因命运乖违,或因小人拨弄,或出政事牵连,于是佳人逼嫁,才子遭难,但虽经波折,却坚贞如一。后来或由于才子金榜题名,或由于圣君贤吏主持正义,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。
形成原因
才子佳人小说的产生,原因颇为复杂,概括而言,主要是三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。
1. 与作家的生活遭际和创作心态有密切关系
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的文人,有的可以飞黄腾达,有的则时命不偶,功名无望,心灰意冷,于是借小说寄托感慨,求得精神安慰。天花藏主人《平山冷燕序》就表明了他的这种创作意识。他说自己“奈何青云未附,彩笔并白头低垂”,故不得已而写小说。“凡纸上之可喜可惊,皆胸中之欲歌欲哭”。烟水散人在《女才子书》中感慨:“世之熙熙攘攘,劳形毕露于功名富贵之间者,何一非梦?”这种由社会环境造成的作家的落魄无聊、迷惘困惑,是他们创作才子佳人小说的主要心理因素。
2. 明末文化思潮对作家的影响
才子佳人小说作家多为下层文人,他们受明末汤显祖“真情”观、冯梦龙“情教”说影响,对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的理学思想有几分反感,其婚姻爱情观中有某些尊重个性、要求自由的进步成分。如《飞花咏》作者提出了“男女从来存大欲,况于才美复多情”的情欲观,《定情人》也肯定了“人生大欲,男女一般”,这种思想和审美情感,迎合了广大市民的感情需求,这是才子佳人小说崛起的思想原因。
3. 章回小说拥有广大读者群
章回小说经过明代的发展,清初时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。此外,《金瓶梅》作为文人的独立创作,以现实生活中的市井人情为题材,对才子佳人小说具有强大的启示作用。鲁迅将两者统称为“人情小说”,称才子佳人小说是“学步”《金瓶梅》而产生的“异流”,揭示了两者的传承关系。
艺术特色
1. 一见钟情——姻缘阻隔——终成眷属的结构
才子佳人小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,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,大概分为三个阶段。第一阶段是一见钟情,吟咏唱和。才子佳人会面方式也有多种,或是邂逅相遇,如金重踏青的时候在刘淡仙墓遇到翠翘、翠云姊妹(《金云翘传》),或是慕名拜见,多是才子主动。如燕白颔专程进京与山黛考较诗才(《平山冷燕》),或是久居生情。如廉清长住幸府,结识昭华(《麟儿报》)等。或是英雄救美,如铁中玉营救水冰心(《好逑传》)。第二阶段是姻缘阻隔,矢志不移。姻缘阻隔的情形也不尽相同,最常见者是设一二俗子拨乱其间。有的是佳人父母囿于礼法或嫌贫爱富而横生枝节。有的是世事纷争,造化弄人。《金云翘传》中险恶的世态与浇薄的人情,使王翠翘落入火坑,这部分是小说的中心情节。第三阶段是金榜题名,终得团圆。小说煞尾,多要交代才子官运亨通,佳人育子繁多,家业兴旺,子孙科甲不绝。
2. 才子佳人,才貌双全的人物形象
小说中的才子和佳人形象也有固定模式,一言以蔽之,即才貌双全。才子相貌基本雷同,都是面如敷粉,目似朗星,如临风玉树,风度翩翩,故令佳人心旌摇荡,一见倾心;佳人品貌则是国色天香,倾国倾城。其次是文才,他们的文才是小说表现的重点,多通过诗赋和功名予以表现。才子佳人尚有一共同特征,体现在籍贯和家世上,籍贯绝大部分为南方,其中尤其以江浙两省居多。究其原因,一是作者多是江浙人,二是江浙在明清的确多才士,由此可见小说形象模式的形成与社会现实不无关系。
3. 曲折离奇,阴差阳错的情节
作者擅长编织奇巧的故事,作品具有篇幅短、可读性强的特点。这是作家颇为自觉的艺术追求。为了增强作品的可读性,作者有意翻空出奇,极力在情节的奇与巧上下功夫。烟水散人《赛花铃题辞》里说:“予谓稗家小史,非奇不传。然所谓奇者,不奇于凭虚驾幻,谈天说鬼,而奇于笔端变化,跌宕波澜。”小说的奇与巧主要表现在非常注重情节的戏剧性效果,善于灵活运用巧合、误会、意外、计谋等手法展开情节,增强故事的吸引力。这也是才子佳人小说对古代小说艺术的有益贡献。